省市深圳金融近家融资租

来源: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努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贡献力量。

一、深圳金融业运行概况

年,深圳金融业克服疫情影响,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金融规模体量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整体发展水平有了新提升。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同期全市GDP的15.1%;1-12月金融业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7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2%,居各行业首位。从贡献看,深圳金融业实现了全市超1/7的GDP和近1/4的税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综合实力稳步提高。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2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8万亿元,分别增长21.4%和14.4%,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在年9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深圳列第9位,跻身全球前十行列,其中在“金融科技中心”专项排名中列第5位。

——主要指标全国居前。银行领域,截至12月末,全市银行机构资产总额10.5万亿元,增长16.9%,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证券领域,2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2.22万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均居全国第一,净资产、净资本全国第二。12月末,境内上市公司家,数量全国第三,总市值全国第二。保险领域,27家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5.4万亿元,居全国第二;1-12月深圳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亿元,同比增长5.0%。

——服务功能持续增强。12月末,全市普惠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40.9%,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6.5个百分点。1-12月,深圳本地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公司债、资产证券化(ABS)等方式直接融资亿元,同比增长50.6%,保险业累计提供各类风险保障万亿元。

二、年重点金融工作进展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方大力支持下,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求创新等方面推进有力,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一)狠抓落实,金融服务“双区”建设和综改试点取得成效。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一招,努力推动金融改革项目率先落地。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大湾区金融专项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制定全市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专项行动方案,共50条措施、85项具体工作,引起良好反响。目前,已有73条完全落地或正推进实施,比例达85%。与香港金管局、香港财库局、澳门金管局建立了高层联系机制,多次召开线上工作会议,并联合举办第五届金融科技全球峰会、金融创新奖评选等系列活动;与澳门金管局签订人才合作备忘录,开展深澳金融人才培训项目。有序推进“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成功举办首期考试,并顺利实现三地互认。

加快落地先行示范区金融项目。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首批18家企业上市。沪深ETF期权平稳运行一周年,为深市衍生品市场建设奠定良好开局。深港ETF互通正式开通,首批4只产品挂牌;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已形成方案上报证监会。成功发行多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涵盖疫情防控、中小企业融资、5G专场多个领域。数字人民币顺利完成全国首次外部可控测试。积极推进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筹建工作,已形成初步课题成果。

抓紧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关于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年)〉的工作方案》,成立党组书记、局长“双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统筹。针对牵头的具体改革任务,逐项制定方案,建立工作台账,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争取尽快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赴驻深监管部门、前海深港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深入调研,梳理研究金融改革项目,努力形成滚动式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唇齿相依,金融助力抗疫和“稳增长”彰显担当。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和使命,为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冲击、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贡献金融力量。

创新举措引导金融抗击疫情。组织举办“深圳市金融抗疫ING大会”,编制《深圳金融抗疫问答》,创新启动“金融方舟”企业扶持计划,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协同作战,已合计举办17场政策宣讲会暨银企对接会,服务中小企业4.7万家。在“深圳金服”平台开设“抗疫”专区和“稳企业保就业”专区,对接融资需求亿元。制定“惠企16条”涉金融政策,通过稳资金、降成本、送补贴、提增信四大举措,缓解企业流动性问题;协调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彰显金融助力抗疫的“温度”和担当。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四个千亿”计划实施,累计完成民企新增发债亿元、新增民企信贷亿元。扎实开展“问计于企”和“深调研”活动,局主要领导带队调研金融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合计余家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引导金融服务实体。按照组织部门安排,分批选派18名干部下沉基层参与抗疫,占在编干部比重超过1/3。充分发挥“7+3类”新兴金融机构的功能作用,适度放宽监管要求,引导通过延期付款、减免费率等系列措施,为更多企业提供临时性周转资金支持。疫情期间,全市家小贷公司办理展期续贷、延期还款超18万笔,累计金额10亿余元;两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担保费率普遍较上年下调0.3%-1%,涉及金额亿元。

(三)严守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力有效。把握好风险处置的节奏和力度,提高监管履职能力,确保稳增长、防风险两不误。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整治。“一体两翼”推进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不断创新举措解决分类施策、失信惩戒、资产处置、追赃挽损等问题。截至年末,全市家机构全部停发新标,其中家业务清零,存量机构数量、借贷余额、出借人数较整治初期分别大幅下降83%、70%、91%,风险态势稳步收敛。坚持打建结合,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工作,并加快非法集资陈案攻坚,近三年累计销案率达80%,超额完成不低于50%的目标。此外,积极配合驻深监管部门做好私募投资基金、股票质押、债券违约以及“明天系”“先锋系”等风险防控工作。

不断强化地方金融监管治理。制定实施全局《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以及融资担保、典当行等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不断完善“查处分离”工作机制,提高执法监督的规范化水平,并下发首单行政处罚决定书,切实让监管“长牙齿”。建立小贷、融担、典当、交易场所监管联络员制度,分类开展现场检查、约谈整改、年检年审工作;大力推进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行业清理规范,年商业保理企业减少约家,压降比例达36%;近家融资租赁公司纳入工商异常名录,“空壳企业”加快出清,“减量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二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注册成立,下设“共赢资产”专业子公司开展P2P网贷不良资产处置。

创新加强风险教育和监管科技应用。为提高群众风险意识、加快探索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年7月正式启动“深圳市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在福田区、南山区首批6个街道开展试点,从社区基层入手,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半年来已举行30场专题活动,培养92名社区金融工作者,征集42个项目。大力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组织“六进”集中宣传活动,发放材料超20万份、各类媒体宣传余篇。进一步优化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推动监管系统的功能整合与升级,有效提高非现场监管、网络投诉等处置能力,加强高风险企业监测预警。

(四)聚焦重点,前瞻性布局推进“金融+”战略。金融业不能自我循环,为各产业赋能是金融业的“本分”。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产融结合的重点领域发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力争“金融+环境”率先示范。大力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是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获得境内外业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jc/6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