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洛书一片匠心在年画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卢昱本报通讯员崔德文于志君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已成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的亮丽名片。杨家埠木版年画第19代传人、92岁的杨洛书,亲眼见证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风雨历程。5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寒亭区杨家埠村的同顺德画店,见到正在忙着刻版的杨洛书老先生。“在以前,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季节性的,每年到了收获小麦以后,就开始印年画了,田地也不生产,印上两个月,供应给四周八面的客人。现在从事年画制作的人比较少,需求年画的人比较多,我们一年到头都在印制年画。”杨洛书介绍道。“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杨洛书的画店,兼具生活和制作两种功能。杨洛书在堂屋忙着刻版,碎木屑在老人手底纷飞;房子西屋里,木版俯拾皆是,三位女工娴熟地翻着宣纸,给编印成书的年画套色。因长年劳作,杨洛书一米七的身子累得仅剩下40公斤重,左右肩膀一高一低,走起路来有些歪头,背驼得越发厉害。可刻刀一上他的手,便被注入魔力,在木版上欢快起舞。“我90多了,多少还能干点活,我知足。这些木版都是我自己刻的,老手艺我还忘不掉。自己能干我就干,干不了就算了。现在比先前三四十岁时,真是差老远。那时候下了手干开了,一干就是大半天。现在干半个小时就得快歇歇。”指着地上层层叠叠的木版,老人的快言快语中,透出他的急脾气与执著。据杨洛书介绍,杨家埠木版年画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明洪武二年,杨氏始祖带着年画手艺从四川来到山东潍坊杨家埠。明代隆庆二年(公元年)以后,杨家埠先人先后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然而到了明末,杨家埠年画因战乱的破坏坠入低谷。清代前期,杨家埠年画得到恢复与发展,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进行年画生产。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年画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此时画店纷纷开设,仅西杨家埠由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曾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杨洛书曾见证“杨家埠多户家家印年画”“年画供不应求”的繁荣景象,“我十多岁时,俺们这街上摆小摊的满满的,奇热闹。各户里卖画挣钱。”“我出生时,还是年画畅销,画业兴隆。没想到第二年,就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土匪把我‘绑票’了,父母倾其所有,用3块现大洋将我赎回,由此家境跌落。当时有人曾送我一句话,今天因‘画’遭灾,日后因‘画’而盛,命中有画啊。”年画,杨洛书用匠心守望了一辈子。在耳濡目染中,杨洛书从小就迷上年画艺术,他说:“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立命之本啊!”他七岁开始摸刻刀,十四五岁时就跟父亲杨盛德学印年画,十七岁正式进作坊,从此几十年刀耕不辍。“一开始学着接触线版,学着印画。后来,俺父亲就教我打色彩版,那线条版他还不叫我刻,线条版难刻,他恐怕我刻坏了。到了我二十四五岁时,不管是颜色版还是线条版,我都可以刻了,一直刻到三十多岁。三十多岁正当年,眼神好,手很稳,身上有力气,那时是我刻木版最好的时期。《杨家埠村志》上这样说我,刻的大门神为最(具代表性)。”杨洛书介绍道。哪怕年事已高,杨洛书仍然不睡午觉,干劲十足。和杨洛书握完手,记者仔细看他的双手:右手的五个手指中有三个不能伸直,常年定格在握刀的状态,指节肿胀,鼓着一个个大包,一按,又酸又痛。“平时刻的都是硬木,你得把刻刀插在木头里,让刻刀在木头里走,必须得用气用力,不然刻不了,70多年我都是这样用力,骨头已经变形。”杨洛书说。经过几十年的潜心修炼,杨洛书制作的年画既秉承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构图生动、夸张,刀法粗犷、质朴,韵味十足。年画讲究“随俗渐进”“杨家埠和其他地方的年画不一样,主要以这些大红大绿为主。打远一看,大红大绿,新鲜、活泼。其他地方年画,东一点小颜色,西一点小颜色,全都是很复杂的小颜色,贴起来看,远处不容易被看到。而杨家埠的年画贴上去,老远就看到了。”杨洛书说。为了求真、求新、求巧,经过几十年的伏案磨练,杨洛书创造了“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刻版术,并逐渐形成了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想象自由、色彩鲜艳、古拙质朴的雕刻风格。他将年画制作工艺分作“四程”:一是朽稿画样,二是雕刻木版,三是手工印刷,四是烘货点胭。“朽稿画样又叫起稿、画稿,经过立意、选材、构图、描绘几个过程,再用毛边纸画一个线稿,以便落版雕刻,这叫画样。雕刻木版主要工具是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圆刀,还有锯、刨、铲、刷子等。用的版材必须是棠梨子木和梨木。刻版得先刻线版,刻出复印几张,做雕刻色版的底样,分色后再刻色版,这叫台子版。”杨洛书细细道来。“手工印刷要用案子、把子、尚子这些家什,有红、黄、绿、玫瑰精、品紫、烟子几种颜料,用油光纸、单胶纸、宣纸、毛边纸,我这里基本上一直用的是宣纸,求的是那种味道。印画有夹纸、印线版、印色版、裁割和晾画几道工序。印画也有口诀:‘干巴巴,密乎乎,四外不沾是好的。’”杨洛书继续介绍说,“最后就是烘货点胭了。要用色盘、画笔、裱版、挣子、糊刷、排笔。画种不同要求也不同,粗货只烘脸,细货要上挣子,画脸、画衣服背景、下墙、剪边、装天地杆儿。”改革开放后,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复苏,凭借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不少国内爱好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jc/11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