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现如今,手机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每天都在刷手机,几乎离不开手。这种情况下,读书看报写日记这些传统的活动,似乎变得有些遥远了。毕竟,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无纸化了。
但在很久以前,世界还没有这些高科技,人们只能用龟壳和竹简来记录文字和信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这个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很多人可能会问,一个小小的印刷术,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呢?如果没有印刷术,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了印刷术,甚至毕昇就是在印刷铺中创造出了这项技术。但在活字印刷之前,印刷术是怎样的呢?
在中国古代,文字最初是写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后来逐渐发展到青铜器、金器上,再后来是竹简和丝绢。随着信息传播的需求增加,记录文字的载体需要变得更轻便。总不能一直用牛车拉着书走吧。
到了西汉至东汉时期,人们发现了纸张的制作方法,特别是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进,使得纸成为了最方便、最容易制作的记录工具,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文明的进步。后来,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国家,成为了世界级的贡献。
有了纸张,大量的思想家和文人学士的作品如何传播呢?古人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抄录。但抄录一本书几十页上百页,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影响了书中的意思。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终于在天竺取到了真经,但他把经书留在了洛阳的白马寺,一时间全国的僧人都赶来抄录经书。虽然手抄珍贵,但效率低下,普通人难以接触。
到了宋朝,随着经济的发展,普通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大增,手抄根本无法满足。于是,能工巧匠发明了基础的印刷术,思路来源于版画和印章的转印。
当时流行的印刷方式有篆印、拓印和雕版印刷。这些方式大大提高了单一作品的印刷效率。但雕版印刷笨重费力,一旦出错就要重新雕刻,效率很低。
毕昇当时在印刷铺工作,接到了《大藏经》的印刷工作,多达五千多卷,字数惊人。面对这种情况,他总结前人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用胶泥做成单字模块,进行特殊加工,使它们能够长时间使用。需要印刷时,将字排列整齐,粘合后进行印刷,用完后取下,准备下一次印刷。
活字印刷发明后,并没有立即产生巨大影响,毕竟雕版印刷仍是主流。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项技术逐渐渗透到全球各地,从朝鲜到日本,再到伊朗、西方。
在德国的戈登堡市,有一本活字印刷书籍《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大约比中国晚了四百年。
如果没有活字印刷术,世界的文化传播会怎样?活字印刷术并没有改变文字记录或传播的基本方式,只是提高了效率。
在宋朝及之后的元明清,中国的经济和人口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城市人口的增加,从宋朝的词、元朝的戏剧到明清的小说,大量的创作者希望获取知识制造知识,而活字印刷术帮助了他们。
所以说,毕昇所创造的活字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并不是空穴来风。传播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在此之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都证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活字印刷术,首先受影响的就是文盲的增加,社会整体素质发展迟缓,昂贵的印刷书本被权贵垄断,平民家的孩子更难学习到知识。
但是,历史是由人民主导的,如果没有毕昇,还会有张昇、王昇。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定会选择效率高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今手机所使用的电频信号已经全面普及,未来又会是什么传播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