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偏爱纪实类的书,对不了解的事情,和不了解的世界,通过第一人称的直观描述,特别容易产生化学反应。但看了小一半,就耐不住了,文采那简直是丝毫没有。一度怀疑作者文化水平有限,又对译者下了定义“造诣不高”。总之,并不像之前的书那么能够镇压狂傲的心。不明白为何总是在讲与“无良商家”斗智斗勇的事?坚持读完全书,有天下班路上,联想到今年我试图寻找陶艺教室的事。寻遍京城也难得,北京就是陶艺的沙漠,泥巴店老板提出最有价值的建议是“去趟景德镇吧”。好像突然明白了,对于一个态度认真的阿拉伯女性,大多数的困难不是学不会,而是在如何找到好老师、如何摒除掉外界的看法专心学习。在实现精通马术这个愿望的道路上,最大的干扰是别人的嗤之以鼻,嘲讽有时候就恰恰来自技艺不精通、却只想以此赚钱的教练。这个故事,在回味的时候才充分地展现出她的力量。踏出校园多年,依然抱有理想,因对梦想的热情而兴奋,因求学无门而苦恼,因无人同行而孤独,一个年近不惑的女人开始认真地学习骑马,并一直努力参加正式比赛,其中要经历多少繁琐和艰辛才能达成。按照那句著名的话“什么年纪干什么事”来评判萨拉,她是不是挺蠢的?40岁,把努力花在提高技术上,这件事与自己的主责主业又无半点关系,既不能带来收入,还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书的末尾,她仍未得到参加资格赛的机会,还在继续训练骑马。坚持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会让你闪闪发光、与众不同,还会顺带收获一个充实的生活。这也不完全是瞎说,很小程度上,我也是坚持的受益者。曾听过一句话,“人往往会高估一年时间发生的变化,但低估五年时间发生的变化。”可是当网上全部充斥着一个月瘦十斤、一百天改变人生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以五年为目标?理想都是月抛的。成绩是一定会达到的,但是成绩是需要时间的。如此的执着发生在阿联酋,一点也不奇怪。阅读资料看到,阿布扎比皇宫、扎耶徳清真寺都是现代的作品,却也是传世的杰作,到处都是精细的拼图,这些拼图不是直接印在大理石上的,而是把大理石进行切割打磨重新拼成图案,在中国已经很少有人在做这种事情了,细碎、繁琐、要花费很多时间。追求KPI的我们,理解不了追求用户体验的阿联酋,遗憾。这周,总有人在后台寻求另一种方式的沟通,我真是诚惶诚恐。我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做朋友的邀请,但也不禁想,人和人如何能够成为朋友?做朋友的一个基础,是信息的对等,达到这一点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为什么说社交网络要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来建立纽带,因为有了这个媒介,陌生人也可以短暂的成为朋友,当然,如果短暂的事情高频发生,累积起来,也许你们就成为了现实中的朋友,也未可知。反过来,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