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478.html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一项革命性的发明
在隋朝时期,我国就已初步探索出雕版印刷术的奥秘,这种技术能一次性印出大量书籍,相较于手抄写无疑提高了效率。然而,雕版印刷术也存在显著不足:每印制一页书就需要雕刻一块木板,这无疑增加了印制大型书籍的时间成本,且每更换一种新书,雕刻工作便需重新开始。
历史在宋庆历年间迎来了转折点。平民毕昇通过不懈努力和反复实践,最终成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显著提高了印刷效率,更在书籍印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详解毕昇的方法独辟蹊径,他首先在胶泥上精心雕刻文字,确保笔画的凸起厚度与铜钱边缘相当,从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泥印。随后,通过火烤使泥印变得坚硬耐用。印刷时,他会在铁板上铺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再放置一个铁框。在这个铁框内,他按照需求将泥印一一排布,满框后便是一块完整的印板。再次用火烘烤,待混合物熔化后,他用平板将字面压平,确保活字能够牢固地凝固在板上。如此一来,这些活字便与雕版无异,只需涂抹墨水,便可进行印刷。
毕昇还巧妙地设计了双板印刷流程,即一块板用于印刷,另一块板则用于排字,两者交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印刷速度。对于常用字如“之”、“也”等,他更是准备了多个泥印,以应对在一副板内的重复需求。
为了便于拣字,毕昇将胶泥活字按照韵脚分类存放在木格之中,并贴上相应的标签。对于生僻字眼,他则随时雕刻,火烤后即可投入使用。
印刷完成后,他通过加热铁板使松脂和蜡熔化。此时,泥印便可轻松脱落,且不影响下次使用,真正实现了活字的再利用。有了毕昇发明的这套活字印刷技术,人们能够迅速地印制出大量书籍,无论是普通书籍还是其他各类书籍,都能轻松应对。这一发明不仅节省了手工写字和雕版的成本,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印刷过程,实现了高效与经济的完美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此类技术,比欧洲最先使用活字印制《圣经》的德国人谷腾登早了整整四百年。遗憾的是,关于这位杰出的发明家毕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外,我们鲜有其他了解。尽管有人曾误以为沈括提到的那位名叫“毕升”的老锻工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但事实上,两者并非同一人。他们虽同名但不同字,且生活年代亦不相符,因此这种推测并不准确。尽管如此,我们仍应铭记毕昇对文化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