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国半辈子都在中国的意大利人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696949.html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国亮、瑞安台)因为向往,他们来到中国;因为梦想,他们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几百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来一本《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几百年后,意大利人唐云,用意大利文撰书,向家乡诉说中国非遗之美。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意大利人唐云“遇见中国”的故事。

唐云,原名博尼诺·加博列拉,生于意大利都灵。她与中国的缘分,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18岁那年,唐云在参观巴黎吉美博物馆时被一件件精美的中国文物深深吸引,由此在心里埋下了寻梦中国的种子。年,唐云来中国,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就读学习,毕业后进入一家中国媒体工作。唐云说:“我主持自己的一档节目,我的节目也获得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些工作经历)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中国的平台。”

在媒体工作期间,唐云制作了十几期与浙江温州有关的节目,对这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年,唐云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在温州商学院传媒学院任教。在温州工作期间,她因创作了《发现温州》一书,获得了“温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年1月,唐云来到温州市下辖的瑞安,并被聘为中意人力资源产业园文化顾问,由此开始了她的“瑞安假日”。“瑞安是非常有文化的、非常(古)老的城市。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叶适都是在瑞安出生的,还有清末民初的孙衣言、孙诒让、陈虬等等。(这里)还有玉海楼藏书馆、医院、心兰学社等等。那时候有一群非常开明、非常先进的学者,以及企业家。”

唐云对瑞安的如数家珍,得益于她在中国多年的习惯——每到中国一城一地,她都要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在瑞安期间,她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在大街小巷中认识了各种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有做圆木的,有做漆画的,在也有做彩石镶嵌和竹编的。她说,瑞安真是名副其实的“百工之乡”。“我住的东山街道(就)有一个非遗传承人,他是做圆木的。全世界都有‘非遗’,都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会重新爱上传统的。”

在瑞安忠义街上,唐云专门向记者介绍起了传统印染技艺蓝夹缬。蓝夹缬是我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年就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曾普遍流传于浙江温州的技艺也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是非常古老的一个中国的传统工艺,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雕刻的模板,过程比较繁琐。”

被瑞安传统非遗文化所吸引,唐云干脆移居瑞安。从年4月到年8月,唐云与瑞安非遗保护中心合作,用意大利文撰写了《发现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全书10多万字,详细介绍了64个瑞安非遗项目,涉及手工技艺类、曲艺类、民族风情类等多领域,既有木活字印刷术、温州鼓词、藤牌舞、蓝夹缬技艺,也有瑞安竹编、瑞安角雕、瑞安高腔、曹村无骨花灯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

今年1月14日,《发现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由意大利佩德里尼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赠送给了意大利各华人集聚城市的国立图书馆,并发行电子书进行推广。唐云说,想把这些美妙的非遗文化介绍给意大利人。“瑞安温州非遗的内容非常非常多,意大利人一定会非常(喜欢)。希望疫情结束(后),意大利的工匠可以来这里,这里的传承人可以去意大利,可以互相学习。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谈及未来的计划,唐云说,非常愿意继续在温州定居,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她的下一个研究目标。“我半辈子多都在中国,也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家了。我现在正在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我准备在意大利出版《发现海上丝绸之路》这本书。”

笔耕不辍,脚步不停,唐云与温州,与非遗文化,与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xm/10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