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古村落,皖南还有木活字小镇,建有全国

一、简介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先人对人类文化史的杰出贡献。

版书镇街景

我们知道,活字印刷的鼻祖是毕升老师,但他发明的是泥活字,泥活字相对于木活字,耐用性和精确性就有点欠缺了,那么是谁发明了木活字呢?这个人叫王祯,发明地就在旌德的版书镇——听听,版书镇,这名字一听就与文字印刷有关。

版书镇墙体彩绘

王祯为元初著名农学家,在旌德任县尹六年,其间,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政务实,为民造福谋利。

与此同时,这个正直的县官还潜心农耕学问,写出了名著《王祯农学》一书。

版书镇墙体彩绘

版书镇地处旌、绩两县交界,群山环抱,山川秀美,竹木资源丰富,因具备较好的雕刻物料,版书的先人便借此兴业,诞生了一大批雕刻艺人。传说一对亲兄弟在竹片刻出文,用锅底灰印在纸上,于是有了雕版印刷。但这仅仅是传说,未必是史实。

版书镇墙体彩绘

所谓雕版,就是在整块木板上刻出书页,上面的文字是死的,不像活字可以通用,费时费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毕升泥活字的启发,王祯深入版书,与民间雕版艺人发复研究,历经两年,终于设计出了“活字版韵轮”,制作了万余枚木活字,并用木活字排印了由其主编的《旌德县志》,从此拉开了人类木活字印刷的序幕。王祯将他领头发明的木活字印刷术加以总结,著述成文,作为附录,收进了他的《王祯农书》。

版书镇墙体彩绘

因时代久远,青山依旧的版书镇,与木活字印刷相关的遗迹早已无存,甚至连雕刻艺术、雕刻艺人都没有踪影了,走在主要由新建两层小楼连结而的小镇上,我们已听不到一丝一毫远古的凿刻之声。

版书镇墙体彩绘

庆幸的是,国兴业兴,政府在努力激活木活字的历史记忆,在原文化站的基础上,建立了木活字体验馆。在街道的墙壁上,绘制木活字印刷历史的彩绘,在门檐、灯柱、栏杆上设计木活字的标识信息,使小镇有了些许木活字印刷的文化氛围,让慕名而来的访古客多少得到些慰藉。

版书镇街道栏杆上的反书:“木活字小镇

二、交通

版书镇离旌德县城只有公里,很近。开车沿省道,黄山方向直达。也可从县城坐公交过来。

木活字体验馆

三、见闻

从旌德自驾过来,但见镇头的墙上有整面墙的图文,十分醒目,字的是:“版书,木活字小镇”,开门见山作了名片式的介绍。看到这个介绍,我的好奇好被激发了:版书,原是我们学生时代的记忆,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授课,称之为版书(板书),这里的版书显然不是老师的版书,它是什么情况?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会是一个镇的名字,更不知道这名字代表了这个镇的辉煌的过去,代表了中国印刷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木活字体验馆

被好奇心驱使,我停车了。

木活字体验馆

先看镇头的文化墙,它描绘了印刷术自仓颉造字以来一直至今的演变历史,起源于该镇的木活字印刷术是其中的一环。一面墙,一组字画,一部印刷史,让我用几分钟的时间领略千年。

木活字体验馆

木活字体验馆在镇子的另一头,在镇政府的旁边。体验馆是以前的文化站,一位原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在管理。参观不收费,但体验活动要收点费用。我本想体验一把的,但管理的老师要去县城有事,我也急于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便只好作罢。

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

体验馆上下两层,总体感布局好,氛围浓。二楼的藏品有古代的木活字,泥活字,铜字,还有雕版。检验区占据二楼的一半,可供多人同时体验。

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木活字体验馆版书镇人民政府版书镇机米的店

镇上有机米的店,老板人热情,感觉也很能吃苦,机米时工作服一穿,差不多成白人了。我去时,正有一老人运来三代稻谷还机。机器很高,老板要不时爬到板凳上操作,忙的“上窜下跳”。

版书镇机米的店版书镇机米的店版书镇机米的店

我好奇,山上还可以种稻子,有水吗?水怎么上去?

老者告诉我,水是有的,就是山上的水,但收获不理想,稻子被鸟吃的太多了。也不能指望收多少,种一点家里吃。

版书镇机米的店版书镇机米的店

镇上基本是沿公路两边建设。我在小镇里里外外跑了一圈,看不见任何遗存,连皖南古村镇比比皆是的老房古屋也一处不存,这是很让我惊讶的。

版书镇景观

世事沧桑,三十年河东河西,在版书镇有强烈的证明。镇头有溪流过,这也差不多是皖南古村镇的标配了。四周围山,山上的竹木植被密实,这大概我所能感受到的这个小镇唯一与木活字有关的记忆联想了。

版书镇景观版书镇景观版书镇景观版书镇景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xm/9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