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治得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相信很多人这个对身穿蓝色外套的彼得兔都不陌生,因为彼得兔的形象和故事太过经典,《彼得兔的故事》被编成了话剧、纪录片、舞台剧、电影,更是衍生了很多很多的周边,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彼得兔的比阿特丽克丝波特,也因此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彼得兔的妈妈。
但是,我们或许不知道,彼得兔这个现在已风靡全球的卡通形象,灵感仅仅来自一封信,而《彼得兔的故事》出版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差点出版不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另外,创作了20多部广受大众喜爱作品的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呢?
这正是《永远的波特:彼得兔的妈妈》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英国著名传记作家朱迪泰勒,研究波特已超过30年,出版了多部关于波特的专著,也是波特作品全球重要收藏家之一。她在这本书里,以大量详实的信件、史料和图片为基础,介绍了波特是如何创作出兔子彼得的,以及波特是在如何创作出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形象和故事的。
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01出生家庭
波特年出生于伦敦,爷爷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还担任商会会长,美术学校校长,皇家学会会员。父亲从小就是学霸,先是考了文学学士,后来又攻读法律专业,25岁成为了一名律师。妈妈一家则是棉花商和造船大户,结婚的时候,嫁妆是一大笔遗产。
她父亲对艺术绘画非常热爱,而且非常喜欢摄影。当初读法律时,压力大,解压的方式就是画素描。母亲则喜欢水彩画。
波特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天赋。从小表现出了对素描和油彩绘画的热爱,波特六七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爱丽丝梦游奇境》,立即被丹尼尔的插画给迷住了。
对于女儿的绘画学习和艺术创作,她父母很是支持。
10岁生日的时候,她父亲送了一套鸟类写真画册给她,这可把波特开心坏了,每次看书前她甚至都要先洗手,以示尊重。12岁的时候,父母请了专业的老师教她画画。
此外,她父亲每次去参加画展或参观美术馆时,都会把女儿带上。有时父亲还会带着女儿一起去参观大画家密莱司先生的画室,大画家还曾亲自指点波特如何调色。
简单来说,波特家不但有钱,还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氛围的家庭。
02成长环境
当时这样的家庭都有相似的特点,父母对孩子的管教相对比较严苛,父母不准孩子跟外人往来过密,怕染上疾病或染上不良的习惯,孩子会有专门的家庭教师,家里有图书室,每年都出去避暑,父母的朋友都不是一般人。
波特一家也是如此,他们家每年从七月末到十月份都要出去避暑,选择的地方,是具有田园风光的苏格兰乡下,那里有山有水。
苏格兰的田园风光对生活在伦敦的波特来说,很有吸引力,这种生活对她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不太擅长画人物画,所以在度假的日子里,波特会在那里临摹她所看到的任何东西,动物、花朵、野兔,不过画的最好、最细致的作品,还是那些小动物。
她和弟弟还养了很多小动物,比如青蛙、田鼠、小蛇、刺猬、兔子。这些小动物后来大都成了她故事中的主角。
每次出去避暑,她父母都会把亲朋好友叫来一起相聚。亲朋好友无所不谈,宗教、文学、艺术,波特长大后做的很多事情,都受此影响。
比如,她之所以很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古迹,是受到父亲的朋友德威克·罗恩斯利的影响。这个人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他不但影响了波特的价值观,后来波特之所以能出书,也多亏了他的帮助,后来他还成立了英国国家信托社。波特去世后,把她几千亩的地都交给了这个机构打理。
03插画师出道
波特大概20岁左右,买了一只兔子。她给兔子起名为本杰明,不论到哪里都会把兔子带在身边。更是临摹了兔子各个角度的画。
那时她很想买一台印刷机,但是钱不够。因为波特每年的圣诞节,都是给亲戚送自己画的贺卡,贺卡非常精美,亲戚们都很喜欢。于是,她姑父就建议可以画一些卡片寄给出版社,或许能挣到一些钱。
波特便以本杰明兔子为模特设计并绘制到六张卡片,没想到的是,出师不利,第一次被拒绝了。后来还是弟弟在伦敦帮着投稿,才卖出去,而且这家出版社很赏识她的画,就这样,她的部分画作被印成圣诞卡和新年卡出版发行。另一部分则成了书里的插图。
此后,波特便以插画师出道了,这时她大概24岁。
04出书被拒多次
自己亲手画的图作为插图出版了,她非常开心。于是25岁的时候,就想把自己的部分画稿和一本画册一起出版。然而,这些材料被出版社退了回来。
没出版虽然受打击,但此时也无所谓吧,反正自己在做插画师,从小到大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画画。
波特经常给朋友亲人写信,给他们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后来她出版的多本书,都是以这些故事为蓝本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彼得的故事》。
年9月4日,27岁波特在度假期间给朋友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亲爱的诺尔,我不知道该给你写些什么,只能给你讲一个关于四只小兔子的故事。这四只小兔子分别是,弗洛普茜、莫普茜、棉尾巴、彼得...”
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兔子彼得的蓝本。
大概30岁的时候,波特又给出版社投了一次稿,没想到又遭到了拒绝。
34岁的时候,波特根据7年前给朋友儿子写的信,创作了一本叫《兔子彼得与麦克戈尔先生的菜园》的书。她满怀希望地寄出了手稿,但是先后遭到六家出版社的退稿,这让她逐渐失去了信心。最后,她的解决办法是自费印刷,自行出版。
35岁,她把书名改成《兔子彼得的故事》,然后自费印了册。除了赠给亲友以外,她给剩余的书定了一个很便宜的价格,没想到的是,她的这本书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仅仅一两周的时间,所有的作品被卖光了,又额外增印了两百册。报纸上还报道了这本书热销的信息,说是“柯南道尔也为孩子买了一本,并对这本书的故事和文笔大加赞赏。”
再后来,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出版社认为插图应该改为彩色。但是波特却认为彩色的印刷造价太高,而且图中的人物形象颜色本来就很单调。并不想这样做。好在出版社并没有放弃,最后在出版社的一再坚持下,波特才答应为书中的图画着色。
36岁,波特跟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
37岁,《兔子彼得的故事》卖出5万多本。此后也一直在增加。
04情感故事
出版社跟波特对接的人叫诺曼·沃恩,是出版公司创始人的小儿子。她俩经常保持书信往来,后来到了几乎每天都要互通书信的地步。诺曼非常认可和欣赏波特,是给她支持和鼓励最多的人。波特也把诺曼当作可以倾诉的亲密朋友。时间长了,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年6月25日,诺曼跟波特求婚。
但是,波特的父母却不希望女儿嫁给一个合作伙伴,所以两人极力反对这门婚事。不过39岁的波特,立场很坚定,接受了诺曼的求婚。
可惜的是,在年8月25日,诺曼因为恶性贫血去世,从生病到去世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年仅37岁。
波特的第一段恋情就这么结束了。
好在上天是眷顾她的。
在波特大概37岁的时候,因为热爱田园风光,她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以及从祖母那里继承来的一点遗产,买下了一个小农场。诺曼去世之后,波特就离开伦敦,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度过。
因为作品热销,随着收入的增加,她的农场规模随着对农场收购,迅速扩大。每逢进行地产交易的时候,波特都会向当地的地产律师威廉征询建议,这个律师40出头,相貌英俊,身材高瘦,他给了波特很大的帮助。
他们还有相同的爱好,一来二去的两人就相爱了。波特46岁那年,威廉向她求婚。这一次,同样遭到了波特父母的反对,其实,我也很迷,为什么女儿的每一次感情,她父母都要反对。她父母认为威廉配不上女儿,最后在波特47岁的时候,她父母才同意了这门婚事。
就这样,波特夫妻两人过了30年非常幸福的生活。
05多重身份
波特除了是个非常成功的插画师、作家、农场主。
波特的兴趣爱好还非常广泛,喜欢摄影、喜欢搜集化石,喜欢戏剧,对昆虫题材的水彩画有深入的研究,还对苔藓植物和菌类植物很有兴趣。
在一位植物学家的指点和鼓励下,波特把兴趣变成了科学研究,最后发表了一篇名为《论伞菌孢子的萌发》的专业论文,年这篇论文在伦敦的林奈学会会议上宣读。因为当时在科学方面,女性是不被认可的,所以我在想,如果当时女性在科学方面的地位如今天一般,波特可能又要多一个身份:科学家。
前面我们也说了,波特在保护自然方面从小就深受父亲朋友的影响。成为农场主后,她依然热心地在做这件事情。在她的努力下,农场所在的湖区,没有工业污染,保有了英国自然的风光。
年,77岁的波特离开了人世,她把湖区拥有的多英亩土地,以及20座农舍、15座农场全部捐给了英国国家信托社。
就像《永远的波特》这本书里说的,“她不仅仅是一位经典儿童作品的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再现自然风景与历史的艺术家,日记作者,农业专家和环保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