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绝版书何以重生中国日报网

编者按特别想拥有的一本书居然绝版了,这对爱书人来说是一大憾事。但对出版方来说,因为关涉版权和市场情况,重新出版绝版书也并非易事。绝版书重生到底有多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寻访到3个比较精彩的复活案例,希望给业界提供借鉴和参考。《巴金译文集》:拾沧海遗珠睁久眠睡眼老版:《巴金译文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新版:《巴金译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年版。时值巴金诞辰周年之际,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十卷本《巴金译文集》,至此,这套绝版书与读者终又见面。它的前世今生是什么?如何编辑设计?又有何亮眼之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了这套书的策划发起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作家周立民。周立民介绍,一直以来,巴金都以小说家身份为人孰知,大约是小说家的光芒,掩盖了巴金翻译家的实绩,以及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翻译工作总是被当作巴金的写作“余事”来看待。尽管其译作不断被重印,但总是零散出版,直至垂暮之年,巴金才作为翻译家系统地整理其译文集。时隔20年又见回馈读者正当其时巴金第一套译文集《巴金译文选集》,在范用先生促动和规划下收录了十册,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和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年1月同时出版,其简体字版,改装两册精装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12月出版,“编辑过程中,巴金精心校改了译文。他对自己译作极认真,又诚恳地对读者负责,所以重版一次,修改一次,屡印屡改。”周立民说道。第二次编辑出版的是《巴金译文全集》,共十大卷,囊括巴金结集出版的译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年6月出版。这套书的编辑是巴金一生中最后一件文学工作。巴金在友人、责任编辑王仰晨的协助下,亲自编辑这部译文全集,再一次精心审慎地校改了全部译文,并为每卷写下《代跋》,这部译文集的译文可以视作译者的定稿本。周立民坦言,“当年那本《巴金译文选集》的出版,距今已近30年;而《巴金译文全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重印,因此,推出一套新的译文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正当其时。”这才诞生了这套由巴金故居策划,草鹭工作室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携手推出的《巴金译文集》,其文字以巴金先生手订的《巴金译文全集》为底本排印,在严格依据底本的基础上,改正了历次印刷中仍然存在的部分明显的文字排印错误,以收精短译作为主,共分十卷,但是选目上比之前版本有所调整。体现编者初心引领读者发掘价值巴金先生部分译作的单行本,一直在不断重印,特别是王尔德童话、屠格涅夫散文诗以及《六人》等。但是,也有一部分作品,近年来重印的并不多,如施托姆的《迟来的蔷薇》,巴金翻译的高尔基的短篇小说等。在周立民看来,广为流传的作品,一印再印,固然反映的是读者的需求。然而一套书的策划者与编者不应该单单去迎合市场、关心哪些东西流行不流行,还有责任向读者推荐好的作品,引领读者去发现价值。比如高尔基的《文学写照》,是一类绝佳的人物素描;革命家柏克曼的回忆录《狱中记》,是巴金颇为偏爱的一本书,其中有属于巴金独特的信仰和视界的内容,这本书对巴金影响很大,而其他人恐怕没有多少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zy/10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