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电台顺德广播FM90.1《医家有嘢讲》
年1月7日(周四)14:30-15:00
节目主持:碧云
主题:不孕不育的中西医治疗
嘉宾: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刘清青
点击上方播放本期节目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刘清青供稿)一、病因病机:
(一)肾虚:
1.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耗伤精血;
2.摄生不慎或涉水感寒,寒邪伤肾、寒客胞中,胞脉失于温养;
3.阴虚内热,热扰冲任;
(二)血虚:
1.体质素虚,阴血不足;
2.脾胃虚损,化源衰少,冲任血虚,胞脉失养;
3.久病失血伤津;
(三)肝郁: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气不和,则冲任不能相资;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浄,涉水感寒、不禁房事,则邪与血结,瘀阻胞脉;
(五)痰湿:
1.素体肥胖,嗜食肥膏厚味,则躯脂满溢、阻塞气滞,致使痰湿内盛、闭塞胞宫;
2.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流注下焦,致使壅塞胞脉;
(六)湿热:
久居湿热之地,邪气外侵,或恣食湿热之品,致使湿热下注,则任带失约,冲任受阻。
二、辩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月经变化、带下病轻重程度;依据全身症状及舌脉;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指导治疗。
三、治疗原则:
1.温养肾气,调理气血;
2.调经除病,胎孕可成。
3.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絪緼之候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
四、方药治疗:
(一)肾虚型:
1.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平时白带量多,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不禁,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暖宫,益冲种子
方药;温胞饮《傅青主女科》。
中成药:
2.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错后,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痠腿软,眼花心悸,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沉细。
治法:滋肾益精,养冲种子
方药: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3.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头晕耳鸣,腰痠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治法:补肾益气,填精助孕
方药:毓麟珠《景岳全书》。
(二)血虚型:
主要证候:多年不孕,月经后期,经量少而色淡,甚至闭经,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常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或代。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助孕。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归脾汤。
(三)肝郁型:
主要证候:多年不孕,月经愆期,量多少不定,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方药:百灵调肝汤《百灵妇科》。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多年不孕,月经后期,量少或多,色紫黑,有血块,经行不畅,甚或漏下不止,少腹疼痛拒按,经前痛剧,舌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痰湿型: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形体肥胖,经行延后,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嗅,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色恍白,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方药:启宫丸或苍附导痰丸(经验方)。
(六)湿热型: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形体肥胖或消瘦,月经先期或后期,经色暗红,或带血块,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甚至带恶臭,午后潮热,小便频数短涩,尿赤,口干不欲饮,或口干口苦,胸脘胀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经助孕。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
五、针灸治疗: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子宫、中级;
配穴:辩证取穴,分三型:
肾虚型: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然谷、三阴交、血海、照海;
肝郁型:三阴交、照海、血海、太冲;
痰湿型:脾俞、胞宫、曲骨、商丘、丰隆、关元、足三里、中脘。
2.治法:
均用毫针刺法,在月经干净后进行治疗,每天一次,进针得气后肾虚型用补,肝郁型和痰湿型均用泻法。连续针刺15次为一疗程。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
(二)电针
1.取穴:
主穴:三阴交、中极、子宫、关元。
配穴:大赫、血海、地机、足三里。
2.治法
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于两次月经中间连针3天,或在月经周期第12至14天开始(闭经者,在气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完毕后1个月),亦为每日1次,连针3天。进针后,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中等强度刺激半分钟,腹部穴要求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即通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60~/分;或用疏密波,频率为16~18次。电流强度小于5毫安,或以病人感舒适为度。留针1小时。以电针2~7个周期为一疗程。如效不显,再继续下一疗程。
(三)综合法
1.取穴:
主穴:关元、子宫、秩边、水道
配穴:内分泌、卵巢、肾上腺、缘中、三焦(耳穴)。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选2~3穴,酌加配穴。其中耳穴,采用埋针法,每周2次,每次1侧穴。在初诊时用腹部穴,二诊时用背部穴,可交替运用。体针于施手法后接通脉冲电针仪,频率为60次/分,电流强度以可耐受为度,通电时间据症情5~20分钟不等。开始每日1次,连续3次后,可改为每周2~3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四)穴位埋植
1.取穴
主穴:三阴交。
2.治法
一般于病人月经净后3~7天进行治疗,闭经患者则在确诊不排卵后开始。每次取双侧三阴交,用注线法作穴位埋植。以2厘米长之0号肠线,塞入腰穿针针孔内。穴位消毒局麻后,腰穿针垂直刺入,待得气后,将羊肠线注入穴内。针眼贴以消毒敷料。埋线后,基础体温双相而显示黄体功能不足者,于下次月经后,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单位,每周2次。基础体温上升后,每日肌注单位,共2天,以维持黄体功能。埋植1次无效者,可于1个月后,待穴区肠线全部吸收后,再埋植。
(五)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气海、关元。
配穴:大赫、气穴、水道、归来、子宫。
2.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选4~5穴,均取患侧。以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光纤末端输出功率为5毫瓦,光斑直径2毫米,每日照射5分钟,每日1次,于月经干净3~5日后照射,与月经同期同步,15~20日为一疗程。须治1~3个疗程。
(六)微波针
1.取穴:
主穴:归来。
配穴:中极、关元、子宫。
2.治法:
主穴必取,加1~2个配穴,须能配对成双。以28号2~3寸毫针针剌得气后,套上线圈,接通微波针灸仪,电量开至25~28V,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七)梅花针
1.取穴:
主穴:任脉(中极至上脘段)、督脉(长强至大椎段)、带脉
配穴:脾俞、胃俞、肾俞、卵巢穴、子宫穴
2.治法:
患者先以俯卧位,以梅花针轻刺法循督脉(长强至大椎段)及带脉背侧叩打,并叩膀胱经之脾俞、胃俞、肾俞;再取仰卧位,循经轻轻叩打任脉(中极至上脘段)、带脉腹侧,并叩卵巢穴、子宫穴、环神阙1周(以神阙穴为中心,顺时针叩其旁开1寸之圆周)。本病以虚证为主,故叩刺时手法多以轻柔为主,见局部皮肤潮红、充血为度。治疗自月经第6天开始,隔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长为10~15min,于月经第10天开始隔日行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至卵泡发育成熟,并且B超监测至出现排卵时停止。
六、外治:
(一)中药热奄包治疗:
四子散外敷、吴茱萸+粗盐热敷等;
(二)中药封包贴敷疗法:
金黄散外敷、双柏散外敷等;
(三)穴位贴敷:
姜汁吴茱萸贴敷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等
(四)沐足
七、膏方与药膳
节目预告??1月8日(周五)凶杀案后的大众心理辅导嘉宾:医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巧平
??1月11日-26日碧云休年假,节目重播
??1月28日(周四)谈谈类风湿性关节炎
嘉宾: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蔡小青
??1月29日(周五)脑卒中康复门诊
嘉宾:医院康复副主任医师刘健
欢迎提交健康咨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