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岁。结婚8年未育,近年出现阳痿、早泄。多方求治无效。几年前到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患者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酸,形体消瘦,心悸少寐,精液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中医辩证:心脾两虚。
中医治法:补心益脾。
中医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20g,黄芪25g,白术20g,当归15g,炙甘草15g,茯神15g,远志15g,龙眼肉15g,枣仁15g,枸杞15g,广木香10g,五味子15g。
服药半个月,症状好转。加熟地20g,巴戟天15g,茯苓20g。再服药三个半月。诸症消失,精子成活率80%。次年,妻子顺产一子。
男性不孕症所涉及的病因较多,其病因之间相互关连亦较复杂,但主要应着眼于肾、肝脾三脏功能,并注意详审其病情新久,精、气、血的虚实为重点,对于经络不通导致宗筋病变及阴器的异常亦应详查。
本病的发生原因,一为先天生理缺陷,如古人所说五不男:夭、漏、慩、怯、变。一为后天病理变化,如古人认为有六病,即精寒、气衰、痰多、相火盛、精少、气郁。以上二者均能致男性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及性功能障碍而不孕。男因性不孕与人体脏腑、经络、精、气、血都有关连。脏腑方面,与肾、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因肾藏精、主生殖;肝藏血,精血互生,肝主筋,前阴乃宗筋所会而成阴器,只有肝血下达冲任,宗筋气血才能充盈而振起,方能正常交媾;脾主运化,化五脏六腑之精气,藏之于肾,使肾精源源得以补充;经络为沟通脏腑与阴器间的通道。精、气、血化生于水谷,为人体生命物质基础。
中医临床上一般分肾虚、心脾两虚、肝经湿热等类型辩证论治。只能辩证论治,则效如桴鼓,标本兼治。
西医对男性不育症,分别予以手术治疗、抗炎、激素、心理治疗等,另外调整相关因素的治疗亦不容忽视。男因性不孕症,属一综合性疾患。男性泌尿生殖器及性腺—内分泌系统本身的病变,或其它全身性疾患均可能导致输精管道的阻塞,性腺内分泌系统异常,性功能失常而引发本病。故治疗上应针对多种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西医把结果当作病因,无论是手术治疗、抗炎、激素等都伤身体,大都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其心理治疗就更是幼稚可笑,没有什么意义。
本方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