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21.html文/港股频道出品/节点财经
随着直播打赏、电商带货、广告营销等商业模式逐步被打通,短视频平台的“钞能力”日益显现。与此同时,其在资本市场也迎来了春天。
1月14日,快手提交了“最终版”招股书,公布了多项业绩新数据。透过招股书可见,快手DAU、电商GMV等多项指标持续上涨,平台规模优势凸显,“直播+广告营销+电商”模式正助力其成为最具想象空间的互联网巨头之一。
2月5日,快手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报港元/股,总市值达1.39万亿港元。在北京快手总部敲锣现场,快手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宿华表示,快手会一直坚持为用户创造长期价值,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
图片来源:快手科技
从年3月成立算起,快手已经“摸爬滚打”了近十年。作为短视频赛道最早的参与者,快手经历了一系列的产品升级与模式转型,如今加速冲击港股市场,终于拿下中国“短视频第一股”的头衔。
快手一向以“佛系”著称,无论是产品变革还是商业探索,都保持着沉稳风格,随着上市靴子落地,意味着其平台商业模式已经全面走通,并且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01/
DAU、MAU猛增
内容生态下的粉丝“裂变”
快手的前身是年成立的“GIF快手”,当时只是一款借助微博传播的动图生成工具。年,快手由工具型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产品形态基本确定。年,作为业务的自然延伸,快手在APP上推出直播业务,迅速完成流量转化。近年来,公司又开始在电商和广告业务上持续发力,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
细数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与“TMD”等新兴互联网巨头们相比,快手属于一家“慢热型”企业。幸运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快手小步快行,基本上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每一个重要时期的重要节点,因此得以成为万亿短视频市场中的引领者。
经过近十年的深耕,快手如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内容社交生态,持续激发出内容创作活力和社交氛围。在此基础上,快手又抓住了短视频以及下沉市场的时代红利,DAU、MAU、用户时长等核心数据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年间,快手的平均月活用户规模分别为1.36亿人、2.41亿人和3.3亿人,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截至年11月30日,平台平均月活用户规模达到4.81亿人。
日活跃用户方面,-年分别达到0.67亿人、1.17亿人和1.76亿人,年6月更是猛增至2.58亿人。最新版本的招股书显示,截至年11月30日,平台平均日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并且,日活用户的使用时长由年同期的74.2分钟增至86.7分钟,用户使用习惯持续加强。
数据来源:快手招股书
强大的用户粘性离不开平台持续的内容输出,作为典型的UGC平台,快手的内容产出能力突出。招股书显示,截至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快手应用上内容创作者占平均月活跃用户在平台上的占比约为26%,平均每月短视频上传量高达11亿条,社区内容不断丰富。
在“流量为王”时代,快手手握互联网行业最为难得的流量入口和用户粘性。以此为基础,其在商业化进程中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02/
直播+广告+电商
商业化运作组合拳
与狂飙激进的抖音不同,快手在商业化的行进中表现得相当克制,但随着平台用户、数据规模的不断膨胀,快手显示出较强烈的变现欲望,巨额流量也因此迅速转化为真金白银。
招股书显示,-年,快手的营业收入从83.40亿元上升至.20亿元,两年间翻了近5倍;经调整利润从7.77亿元增长至13.47亿元,也实现了近一倍的增长。截至年前11个月,快手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以未经审计的口径计算,去年前11月实现毛利亿,毛利率为39.9%。
数据来源:快手招股书
分业务来看,直播是快手最早进行商业化探索的业务,目前已经趋于成熟,成为公司最直接有效的变现方式。直播业务不仅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还充当着“基本盘”的角色,为接下来的商业变现提供了良好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快手于年正式推出直播业务,通过一对多、PK、多人直播等多种形式,拥有大量粉丝的初代网红顺利进入“名利场”,而作为平台方,快手自身也迅速完成商业变现。年,快手成为全球虚拟礼物打赏量最大的平台;年、年及年前三季度,快手直播业务收入分别为.15亿元、.42亿元、.09亿元,整体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公司的营收主力,直播业务的营收占比正在不断减小,从年的91.7%下降至年三季度末的62.2%。与此同时,广告业务营收从年的16.65亿元增长至年前三季度的.4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从8.2%增长到32.8%。
数据来源:快手招股书
年10月,快手宣布进入“商业化元年”,推出营销平台,持续发力信息流广告和社交生态。在此之后,围绕着用户体验与广告商业需求的可持续化发展,快手3亿多日活流量被激活,构成了其又一主要收入来源,助推公司实现商业化的全面升级。
尤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