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中骨骼的性别判断
(文中带有人类颅骨的真实图像以及模式图,希望做好心理准备)
法医学上关于骨骼的性别和年龄判断属于法医人类学的范畴,我看了一下手边的《法医人类学》,页——这已经是法医专业教材中比较薄的一本了。一共十三章,大致有七章包含了性别和年龄判断的问题,有兴趣可以去找找这本书的电子版来看,因为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我就不提供了。
为了不让一篇的文字太多,今天只写一些关于性别判断的简单原理,关于年龄的判断,下一篇再详细来写。
性别:
法医人类学中用来判断性别的主要有颅骨,骨盆,躯干骨和四肢骨。
主要的依据就是:在同一种骨骼上,男女会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判断性别价值最高的是骨盆,仅次于骨盆是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相对来说特征性要弱一点。
下面是应用骨盆进行性别判断需要观察的几个特征:
其中“上口”指的是下图中“骨盆上口径线”所表示的那一圈。“下口”是相对应的骨盆下面的一圈,下口并不像上口一样是一个闭合圈,下口可以理解为第二个图中“骨盆下口径线”表示出来的尾骨和两侧坐骨三个点,圈出来的那一圈。
再来一张男女骨盆的对比,从图上还是挺明显的能看出来男女区别的。
此外,属于骨盆的耻骨联合部位也是性别特征比较明显的部位,包括上面提到的耻骨弓夹角,下图是一个常用的判断耻骨弓夹角的手势——左边是男性,右边是女性。图片来源果壳网。
大多数生育过的女性的耻骨联合背面会出现一个或几个黄豆大小,或凹陷的骨槽,称为“分娩瘢痕”。一般认为是在怀孕及分娩的过程中,耻骨之间的韧带附着处牵拉使骨质拉伤或韧带嵌入骨质中,韧带消失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小凹槽了。下图中蓝色圈出来的部分。
同样属于骨盆结构的骶骨也有很大价值用来做性别判断。
如下图,男性的骶骨整体呈“等腰三角形”,而女性的则整体呈“等边三角形”。
下面是颅骨的性别特征:
右边图像中的红线是后加的,代表的是上表中的“额部”,这一特点在男女颅骨对比中较为突出。
(文章最后有男、女人类真实颅骨的图片对比,为了防止大家受到惊吓,所以放到最后了,有兴趣的可以到最后看一看。)
除了以上这样使用特征性的表现之外,对大量样本的骨骼进行测量,包括长短、某些骨性标志之间长度、相对位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不同的数据赋予不同的加权分数,制作成表格。通过对实际检材的测量,将数据带入表格公式就可以得到一个倾向性的结果。各种不同数据的叠加会相对的提高结果可信度。躯干骨和四肢骨,因为男女的区别并不是非常明显,就需要采用上面的数据测量的方法来判断性别。
这一部分的专业性比较强,不太适合这种科普为目的的小文章,就不具体展开细说了,有兴趣的的可以去找《法医人类学》来看。
参考:张继宗《法医人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中图片来自奈特图谱、水印上的影像园网站: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果壳网——识骨寻踪速成班:性别篇
附:人类男女真实颅骨对比。
左侧为男性颅骨,整体比较大,眼眶接近方形(红色圈),颧骨明显(绿色圈),眉弓明显(蓝色圈),梨状孔(黄色圈)上下径明显大于左右横径。
右侧为女性颅骨,整体偏小,眼眶接近圆形,颧骨稍平,眉弓不是很明显,梨状孔上下径和左右径相差不多。
(原文完结)
原创很幸苦,感谢作者:死者代言人
点击左下角的原文链接可以跳转到原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白癜风患者同享健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