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
苹果成为平安夜必不可少的元素前言:各位可能会问了西晋洛阳的纸和年平安夜的苹果会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笔者在强行乱扯,我说它们至少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两者都是特定时间的特殊现象,二是两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都很稀缺,三是两者文化现象的出现最终都为商业服务。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现象下的商业逻辑,让我们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少一点焦虑。
一、文化现象的背后的经济利益
人类天生喜欢穿衣服,就比如卖一个东西,人们总是要发明一个礼品盒,用形式覆盖内容,这样好像众人会更容易接受一样。文化也一样,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太需要成功,太渴望金钱,太渴望从知识中找到所有成功的捷径,所以知识焦虑就成了资本投向的一个方向。
所有的历史就是现代史,洛阳纸贵也许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典故,在这里我还是要谈这个冤大头左思。《晋书.左思传》中这样描写:“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就是说左思长得丑,话少,但是文章写得好。为了写作《三都赋》,他闭门谢客,先后花费了十年的功夫,但是得到的结果却是“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没有人重视他写的文章。
精美的封面设计是书本的宣传现在很多人都把左思的成功都归功于他十年的潜心研究,我认为太过片面,因为他的文章刚开始无人问津。接着左思开始跑起了宣传工作,又跑遍了文化圈,他先是求见大文豪皇甫谧给他写了一篇序,也就是帮助他写腰封做宣传;接着找张载为魏都的部分作注,刘逵也为蜀都、吴都两部分作注,卫权写了略解。
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得到了文化圈的认可,洛阳终于刮起了文化热,因为西晋时还没有印刷术,所以人们纷纷抄写《三都赋》,洛阳纸的价格一路飙升,一时间洛阳纸商赚得盆满钵满
有些人不劳而获左思寒窗十年给纸商免费的版权,左思跑遍文化圈进行公关,相当于给纸商做了免费的广告,他除了获点名声外,并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经济利益。在这一个文化现象背后,左思是出力者,纸商却躺着赚钱,这样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就是因为左思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他不会做文化变现。
平安夜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为了祈求平安,人人要互送苹果。但是平安夜跟苹果有什么关系呢,《三都赋》毕竟必须借助纸进行传播,这里面的商品逻辑还有迹可循,但是平安夜和苹果的逻辑靠的是一遍遍的文化意识输入。
苹果的文化意义最浅显的解释就是苹果有平安祥和的寓意,但是人们为什么不反思李子、杏子、橙子能不能有这个寓意,偏偏苹果有,最不符合逻辑的就是为什么非要在这个夜晚送的苹果有这个美好的寓意,这一切就是靠一遍又一遍的广告,一个又一个人的影响造成的。
就比如有人问你什么时间了,你张嘴就来现在晚上12.00了,但是时间为什么用一串阿拉伯数值表示出来了,没人追究那么多。任何一个文化现象背后总是有利益需求,世界是商品的世界,文化也只是商品的附庸。
二、我们怎么办
洛阳纸贵,别人都在学习《三都赋》,你学不学。我劝各位不要清高,我们也要学,那是当世显学,是人与人交往的工具,就像现在的经济学一样,是个人都要知道GDP的含义吧。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了《三都赋》就能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是骗人的,你只有看清楚文化现象背后的商品逻辑,才能够把商品用文化包装变现。
平安夜的苹果我们还是要送给女朋友的,只不过想在商品社会中有些新意,不落俗套。可以ps一个礼品贺卡,做一个别具一格的平安夜礼物,可以增加一些苹果的元素,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运用苹果的文化元素,传达平安祥和的意思。
我们讨论问题总是走偏有些人说你这太抠门了,一个苹果不至于,这样想的人,我想跟你说我们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在平安夜为了表达平安祥和的意思,不一定非要送一个苹果实物,如果你非要被割韭菜,那我无话可说。
另外一个我们必须学会的课题就是我们要学会文化变现。比如明天就是平安夜了,这就是一个热点或者一个话题,你就想通过这个文化热点想一想自己能够干些什么。如果你的图文能力不错,你可以制作圣诞、元旦贺卡放在平台上售卖;如果你有私家车,你就要注意平安夜外出客流量应该会非常大,可以做一做生意,总之你要动脑筋努力变现。
书中知识如何变现总之我们的一切目的就是让不劳而获的不合理行为不再出现,《三都赋》火了,赚得盆满钵满得应该是左思,平安夜大行其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凭什么是苹果商家。
三、文化资本化的一些思考
我们的很多焦虑说白了就是没钱的焦虑。并不是因为我们赚的比以前少了,只是我们要花钱的地方多了。文化资本化对于一些创作者而言是福音,但是对于需要学习知识的年轻人无疑又是雪上加霜。资本最大化的需求就是流向每一个细分的领域,占领你全部的时间和资源,我们怎么办呢,只好先做资本的帮佣,分一杯羹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