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名人美女争相上报,它是80年前的报纸

将图片放在最中间,让文字变成辅助,说良友画报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绝对不为过。良友的创始人是伍联德,年出生在广东台山县,家庭并不富裕,为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伍联德的父亲早年间便前往美国打工以贴补家用。

因此,他的少年时代都由母亲和伯父照应,父亲曾准备安排他到美国读书,而伍联德在参观了商务印书馆后对出版业萌生兴趣,再加上他此前曾翻译过《新绘画》一书深受母校岭南大学校长的赏识,一番推荐后,伍联德入职商务印书馆,成为当时《儿童教育画》的主编。

此后的三年里,伍联德利用工作之余筹集资金和资料,与一位姓莫的同事编写了以儿童为对象的周刊《少年良友》,其中的连环画、小知识和小故事全都是手绘的,然而出版以后实在卖不出去,很快公司便宣布倒闭。此后他又尝试过两次,但均以失败告终。

伍联德认为,做出版业还是要有自己的印刷所,否则试错的成本太高,于是在商业银行董事谭惠然的支持下,良友印刷所在年7月15日正式建成,从三四部小型印刷机开始,他们的事业步入正轨蒸蒸日上。

欧洲人年发明了照相技术,这门生意在19世纪50年代流入上海,所以伍联德很早就意识到,读图时代正在悄悄来临,后来他不顾同伴的反对,于年几乎以一己之力创办了良友画报,刊内有当时的热文、广告和名媛图片,我在第十期的内容里看到了当时的婴儿照相大赛,居然还有投票环节,由此可见当时上海的社会风貌。

随着《良友》的社会声誉渐隆,很多社会名流开始对它主动示好。作为学术界领袖的胡适曾在《良友》上发表《请大家照镜子》。著名记者戈公振经常为《良友》提供一些国外拍摄的照片。丰子恺、老舍、郁达夫等名家几乎都与《良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从《良友》第13期开始,几乎每期都有社会名人题写刊名。学术界如蔡元培、胡适、叶恭绰、王云五、马君武等,军政界方面则如蒋介石、宋子文、宋庆龄、孔祥熙、何应钦、张群、孙科、于右任、谭廷闓等。

知名人物所题的“良友”两字琳琅满目,各逞才情的书法既装点了画报的文化品味,画报又借用这些书法做了无声的广告。名刊名人,锦上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画报的前四期都是伍联德亲自操刀的,从第五期开始,画报在涨到两角一本后,主编一职也交由周瘦鹤。不过因为后者办刊方针是偏游戏消遣的,与良友最初的启民智不符,所以从第13期开始,良友迎来第三任主编梁得所。

这个梁得所是谁呢,要知道,鲁迅先生向来不爱拍照,鲜有的破例就是在年时接受了梁得所的邀请拍摄写真,他在成为良友主编是22岁,在他的带领下,良友画报开始全面现代化,内容愈发丰富,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当时人们对其评价是:学者专家不觉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

从两三天就卖过份的初版开始,良友画报开始遭到各地书店的疯抢,而其第一期的封面女郎蝴蝶也在日后成为红遍上海滩的电影明星,伍联德和蝴蝶的故事,颇有些花花公子创始人和梦露影子。

蝴蝶为良友拍摄封面时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花”,后来第一期良友卖出份,蝴蝶的电影生涯也开始风生水起,出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年时,她荣获电影皇后称号,次年,良友专为电影界的女演员们制作相集,胡蝶、阮玲玉、王人美,徐来、袁美云、陈燕燕、叶秋心、黎明晖八位女星交相辉映,再加上泳装上阵拍摄封面的游泳选手杨秀琼,良友画报成为当时现代女性展示自己独立一面的最佳舞台。在期良友画报中,共有张封面女郎照片,画报里塑造的新时代女性以及对他们职场工作的记录,无疑与花花公子解放了女性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下老上海的风貌,不妨去看一看曾经远销海内外华人圈子的良友画报,即使在今天,里面的内容也依然让人觉得新鲜有趣。即使放在全世界,像《良友》这样的综合性画报也非常罕见,甚至当时出版业最发达的美国所推出的《生活》画报,也要落后于《良友》很多年。

可惜它后来因为日本侵略战争停刊,战后复刊时因股东分歧再次停刊,经过几次反反复复的折腾,那些遍布五湖四海的读者们终于彻底失去了这位“良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zy/9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