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言能力助力国家发展环球网

中国历史上,汉字和统一的书面语是重要的凝聚力量,中华民族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将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我国的语言学学科设置需要走出“语文学”阶段,打破“文科”学科界限,实现三方面拓展,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语言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重要形势,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等

语言,一般理解就是说话、写文章、做翻译;但从学理上说,语言是“以言行事”的行为,个人、团体和国家,须臾离不开语言。

哲学家将人类看作“语言动物”。大约7万年前,常被野兽捕食的智人获得了语言,便强大起来,稳居地球食物链的最高端,演化为今天的人类。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打破时间、空间对口语的限制,改变知识传播的方式与速度,改善人类的记忆习惯与思维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工业化极大地延伸了人类体力,而今人类进入高速移动互联网和语言智能时代,脑力得到延伸,正在建立一个“信息空间”,这将是人类演化史中又一个划时代进步。可以说,人类形成发展的历程,就是获取语言、使用语言、发展语言、创新语言的过程。

语言帮助国家走向世界

对于国家而言,有了共同的语言,特别是有了共同的书面语,才能够政令畅通,并形成共同的文化。秦代“书同文”政策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各地在政治和文化上构成一个整体。近多年来,中国志士仁人致力于规范语言和文字,构建国家通用语言,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帮助国家走向团结与强盛。共同的语言文字还促成建立“共同阅读”,进而建立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意志、共同的想象。欧洲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印刷术是有一定关系的。从东方传到西方的印刷术,凸显了欧洲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同字母表所形成的书面语构建了不同的“民族想象”“国家想象”。中国历史上,汉字和统一的书面语是重要的凝聚力量,中华民族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将发挥更大作用。

语言帮助国家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需要许多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语言能力。根据世界语言的功能格局,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有20多种,我国要获取世界先进知识、参与世界治理,至少需要具备使用这20多种语言的能力。“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语言、使用人口超过万的语言、各国的语言及地方上的大语种,整合起来大约有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具备使用这种左右语言的能力。

除了外语能力,本国语言作为人类公共文化产品的应用十分重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应当让自己的语言更加通用,使其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

拓展语言科学,释放语言能量

为使国家发展得到更多语言助力,必须重视“强语”之策,努力发展中国的语言科学。我国的语言研究有着古老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与古希腊、古印度并称为人类语言研究的三大源头。以文字、音韵、训诂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语言学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比如:帮助国家制定正确的语言政策;通过语言教育,大量年轻人具有不同程度的“双言双语”能力;使汉语适应数字化时代,进入各种网络媒体;及时推进用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激光照排技术、语言理解、语言—文字自动转换、自动翻译等语言信息技术得到应用;汉语教学已经进入多个国家,其中有70余国把汉语列入基础教育课程。

目前语言学在国际上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正在与相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合作,形成一些交叉学科,解决科学发展的复杂问题和社会出现的各种语言问题。为适应这一形势,很多语言专业直接设立在信息科学学院、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学院、医学院等。目前,我国的语言学学科设置需要走出“语文学”阶段,打破“文科”学科界限,实现三方面拓展,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在重视语言结构研究的同时,应开展应用研究和话语研究。比如当前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如果听不懂湖北方言,将影响医患沟通。医院2月9日编写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等来应急。2月10日,数所高校和相关企业等组建起“战疫语言服务团”,陆续研制出各种版本《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通过电话、融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jc/10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