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的欢歌中国财富网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nk/mipso_6416611.html

很多年了,碎片化阅读始终是一个热词。人们对它的界定,有些贬义,有些中性,但似乎很少有正面的评价。贬什么呢?无非是批评它浅薄、浮躁或流俗,批评它将阅读与写作双双引入歧途,至于中性的评价,不过是对它留一点宽容或容忍的态度。

我却认为,不应该将碎片化阅读过于污名化,因为整片与碎片的文字表达,久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在传统的意义上,碎片的文字,可以拼接成整片的典籍,像《易经》《论语》一类文体,都是文字整合的典范;反过来,整片的东西,也可以切割成碎片化的短语,像《太平御览》,它的编纂结构,类似于现在的阅读词典,给出一个关键词,再把众多典籍中的相关词语切割下来,罗列其下。人们读起来,不但文字清晰、易查、易诵,还便于比较先人的观点。更有趣的是,后来《太平御览》摘录的典籍,有些逐渐失传;人们又从《太平御览》中,把那些碎片化的语词再积聚起来,借以恢复成原著的面貌。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可见自古以来,人们的阅读,始终在整片与碎片之间跳动。至于整片与碎片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呢?自然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当然今日之碎片化阅读,与上面的喻说多有不同。首先是生活节奏的变化,常言“快”字当头,“碎”也就在其中了。为什么快?有说是社会进步,文化催生,生活所迫,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传播载体的变化,带来阅读方式的变化。按照《童年的消逝》作者波兹曼先生的观点,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阅读革命,都来源于阅读载体的变化:15世纪欧洲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机,从而实现了阅读的大众化,带来第一次阅读革命。19世纪中叶,人类第一封电报的发出,实现了阅读媒体的电子化,导致电影、电视等一系列泛阅读媒体的产生,带来第二次阅读革命。在这里,我们接续波兹曼先生的判断,20世纪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已经带来了第三次阅读革命。正是在这一次变革之中,碎片化阅读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shibuluo.net/nbzz/9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